近年来,北京市石景山区在城市更新行动中交出亮眼答卷。该区创新举措,唤醒闲置锅炉房、地下空间、城市边角地及老旧厂房“四个空间”,解决民生痛点,提升城市品质,激发产业动能。
挖潜利用并存,高效利用闲置空间。改造升级闲置近20年的废弃锅炉房,打造“八角·幸福邻里”便民服务综合体,集养老服务、社区助餐、家政便民、健康服务、体育健身、文化休闲、儿童游憩等多元服务于一体,不仅有效盘活闲置资产,解决老旧危房问题,补齐街道公共服务短板,而且一站式化解周边居民买菜难、吃饭难、维修难、看病难、养老难、活动缺场地等日常困扰,真正实现“小空间大民生”,成为打造“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的标杆,为老旧厂房改造提供可复制经验。
坚持科技赋能,建设大型智慧停车库。面对老旧小区“停车难”痼疾,充分利用调色板花园地下空间,打造绿地复合利用典范:地上是市民休闲公园,地下建两层智能停车库,规划1660个停车位,有效满足周边大型居住区居民停车与休闲需求。该项目是石景山区首个采用“建设—运营—移交”(BOT)模式的停车场,在城市绿地复合利用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
坚持民生为本,“和美汇”点燃社区商业新活力。采用“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多方共赢”模式,盘活五里坨菜市场、招待所及周边城市边角闲置地,打造集超市、影院、餐饮等多业态于一体的品质型社区商业服务中心+街道会客厅“和美汇”,既有效补足石景山西部片区生活服务短板,又创造就业岗位600余个,为集体土地更新与边角地利用提供了新范式。
坚持创新引领,工业锈带成为高精尖研发高地。石景山区积极推动传统工业厂区“腾笼换鸟”,原北京巴威公司的大型厂房正从传统制造基地向聚焦高精尖产业的科技研发中心转变。经改造升级,现有厂房转型为科技研发中心,项目保留红砖立面、大型设备展品等工业遗产元素,延续历史记忆,同时融入现代研发办公功能,实现“保留历史风貌、注入现代功能”的有机更新。
闲置锅炉房变身“一站式”便民综合体,绿地之下“挖”出千余个智慧停车位,激活边角地打造活力商业中心,老旧厂房打造成科技研发中心……石景山区城市更新项目生动诠释了盘活闲置资源、推进复合利用的城市更新理念,优化了人居环境,更在合作模式、空间利用、融资路径、带动科技产业发展等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形成了可复制推广的“石景山经验”。
未来,石景山区将继续深化城市更新,精心谋划实施更多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更新项目,让更多沉睡资源焕发新生,赋能市民美好生活,努力建设人居更舒适、功能更完善、产业更高端、文化更彰显的首都城市西大门。
摘自 《中国建设报》 2025.07.03 刘晶